2009年2月15日

驚愕

驚愕應該算是讓我初認識這音樂家海頓

是小六的一門音樂課介紹著這名交響樂之父

為了讓從前的貴族尊重音樂而

有了驚愕的誕生

==================================


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音樂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樂之父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清唱劇 《創世紀》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

成就
海頓被公認為交響曲弦樂四重奏之父,並且是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開創者。儘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爾·菲利普·埃曼努埃爾·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之於鋼琴協奏曲,以及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和雷歐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親)之於交響曲,都有重要的貢獻,但海頓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
另外海頓將奏鳴曲式從原來的簡單的「兩步式」改進成為一種精巧靈活的風格。海頓還發明了奏鳴迴旋曲式,一種帶有兩個主題的曲式。他還是第一個將賦格對位法引進古典音樂的傑出作曲家。
海頓是德意志之歌(德國國歌)的曲作者。

音樂特點和結構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他的很多作品的結構原理遵循奏鳴曲式, 它的主要組成部分 - 在海頓的作品里 - 如下:
呈示: 音樂內容開始部分的呈現,緊接着向屬音的轉調(音樂的緊張程度開始升級),然後是屬音的終止。海頓風格的呈現部分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常常不需要一個對比的「第二主題」來達到屬音,而是重複已展開的主題(或其變奏)。
展開: 音樂內容通過迥然不同調式的轉變被重組,轉換以及分解。通常會在短音階平行調達到一個高潮。


再現: 呈示部的內容被重新呈現,但主要在主音調上。通常這種重複包含着一個「二次展開」,以此達到變調到屬音的效果。這個二次展開通常在下屬音發展。與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同,海頓經常在再現部將主題的順序打亂。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貝多芬。 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着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也許海頓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交響曲49號「mit dem Paukenschlag」突然響起的和音。還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 33 Nr. 2 和 Op. 50 Nr. 3 的假結束以及他在Op. 50 Nr. 1 platzierte故意放進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覺。

credit by wikipedia

沒有留言: